新闻中心 > 媒体关注近日,黑龙江交易集团权属企业黑龙江农村产权交易中心(以下简称农交中心)以一笔笔关于“活资产”的创新交易,悄然改变着乡村经济的传统面貌。以往难以估值、流通受阻的活牛,如今在农交中心的精准运作下,正变为可交易、可融资、能增值的“活力资本”。
作为畜牧业大省,黑龙江活牛存栏量位居全国前列,但活体资产管理难度大、标准化程度低、交易渠道不透明等问题,长期制约着这类生物性资产的价值释放。如何让这些生物性资产“活起来”,且更有价值?成为盘活农村要素资源、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。
黑龙江农村产权交易中心
农交中心针对这一痛点,主动求变,不再只做“撮合”,创新打造“交易+投行+服务”模式,深入农村一线调研,推动区域生物性资产从难以估值的“风险存量”向可交易、可溯源的“活力资本”转型。截至目前,已成功促成71宗活牛相关资产交易,成交总额达902.14万元,为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要素资源市场化配置提供了可复制的“龙江范本”。
面对齐齐哈尔市34头肉黄牛经营权急待转让的需求,农交中心并未停留于简单的信息发布与交易撮合,而是化身“乡村投行家”,主动前置服务环节,展现出“交易+投行化”的服务深度。在项目启动初期,农交中心充分与村级负责人进行沟通,基于对活牛市场特性及项目具体情况的研判,为其量身定制标的转让方案,确保了交易结构设计最贴合资产特质和村集体诉求。同时充分尽调,进行风险预警。针对活牛类生物性资产可能存在的检疫、存活率、权属界定等特殊风险,农交中心依据其专业的风险防范清单,主动协助村集体梳理并补全关键材料。不仅明确了检疫证明、牛只年龄与公母比例等基础信息,更前瞻性地界定了母牛怀胎产子归属、病死责任划分等潜在争议点。这种将风险管控环节前置的做法,有效扫清了交易障碍。通过量身定制转让方案、前置风险防控补全关键材料、精准推介吸引优质意向方,最终34头肉黄牛经营权以21.08万元成交,溢价率高达24%,全程护航确保交易双方权益落地。
萝北县鹤北镇振兴村升级改造后的牛舍
在萝北县,农交中心更是展现了“国企托底”的担当。萝北县农业农村局利用乡村振兴衔接资金1200余万元,为萝北县7个村购置574头和牛与144头肉黄牛,以推动肉牛产业发展,壮大集体经济。面对这一重点帮扶项目,农交中心对项目涉及的8宗经营权交易项目全额免除服务费,为确保所有项目均顺利签约,成功引入了专业且可靠的经营主体,有效降低了村集体的产业启动成本。
这一举动超越了简单的市场化行为,充分体现了国企在关键领域的担当。同时,项目落地后,萝北县利用承包收益对牛舍设施进行升级改造,改造后计划再次通过平台出租,牛舍改造升级不仅为村集体直接创造20余个本地就业岗位,还拓宽了村民增收渠道,形成“项目带动产业、产业促进就业”的良性循环。
目前,该创新模式已形成示范效应,宝清县、尚志市等多地纷纷借助平台推动生物性资产盘活与产业升级。农交中心业务已从单一活牛交易,拓展至养殖场经营权流转、配套设施盘活、粪污资源化利用等全产业链环节,构建起规范化与定制化兼具的高效透明交易生态。